新華社記者 張桂林 徐 揚
年關將至,不少辛勞一年的農民工又一次陷入工錢被拖欠的困境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5日的消息證實,全國農民工欠薪案件數量仍處高位,欠薪領域除“重災區”工程建設項目外,還在向加工制造等行業蔓延。這意味著破解欠薪頑疾仍然任重而道遠。
必須承認,近年來各級政府在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上做了不少工作,但欠薪現象年復一年不斷上演,關鍵在于監管懲處的“拳頭”不硬、力度不夠。以號稱“史上最嚴”打擊欠薪的“欠薪入罪”為例,實施兩年多來,有的省份因惡意欠薪定罪判刑的案例僅兩三例,很難形成有效威懾。
破除拖欠農民工工資這一頑疾,維護好廣大農民工的合法權益,是彰顯社會公平正義的應有之義,更是各級政府應切實擔起的責任。能否解決好這一問題,可以說在考量一個社會的世道人心。當前,在千方百計保證農民工盡早拿到工資的同時,還必須著眼長遠,完善監管,從根本上鏟除違法拖欠行為的土壤。
應強化勞動部門和各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管力度,把對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的監督、檢查日;;進一步完善“欠薪入罪”操作細則,破除案件移送障礙,對以身試法、惡意欠薪的企業和個人依法從重懲處;對一些政府工程項目的欠薪行為,尤其要加大查處力度,并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。
根治欠薪難題還須正本清源。對欠薪嚴重的工程建設領域,行業主管部門應摸清、斬斷侵害農民工利益的惡性循環鏈;切實規范工程承包、勞動用工等行為;建立健全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、工資卡按月支付制度,確保農民工工資權益得到常態化的有效保護。